10月16号黄昏,冰岛克约斯地区的居民托尔加松蹲在花园里盯着诱蛾酒绳发呆——那根浸了酒的绳子原本是用来防飞蛾啃月季的,此刻上面沾着三只细腿尖嘴的飞虫,模样像极了他在电视里见过的蚊子。
“我揉了三次眼睛,还以为是飞蛾变异了。”托尔加松把照片发到社交平台时,字里行间带着点慌:“冰岛从来没有野生蚊子,这东西怎么会出现在我家花园?”
消息很快传到冰岛自然科学研究所。昆虫学家马蒂亚斯·阿尔弗雷德松带着放大镜上门,捏着样本看了足足半小时,最后给出“是库蚊属的Culiseta annulata,两雌一雄,货真价实的蚊子——而且是冰岛野外首次发现的本土踪迹。”
搁以前,冰岛人根本不用怕蚊子。这个紧邻北极圈的岛国,冬天风雪能埋到腰,1月平均气温才1.4℃;夏天最高温也就11.7℃,蚊子幼虫想熬过冬都得“扛冻天赋拉满”。之前唯一一次见着蚊子,还是好几年前在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的飞机上——大概率是“搭便车”来的,没活过一天就冻成了干儿。
但这次不一样。阿尔弗雷德松翻着监测记录说:“它们是在野外诱捕器里抓到的,说明已经能在当地环境里活动了。更关键的是有雌蚊——雌蚊要吸血才能产卵,要是熬得过冬天,明年春天说不定会‘开枝散叶’。”
为啥蚊子会突然“闯”进冰岛?答案就写在气温表里。科学家早说了,冰岛的变暖速度是北半球其他地区的四倍——冰川在逐年崩塌,原本冻得硬邦邦的土地开始解冻,连南方温暖海域的青花鱼都游到了冰岛水域。那些原本被寒冷挡在门外的生物,正顺着“变暖的缝隙”往里钻。
这事儿不是冰岛独一份。今年英国也闹过“蚊子 panic”:伦敦郊区发现了埃及伊蚊的卵,南安普敦抓到了白纹伊蚊——这俩都是热带来的“入侵物种”,能传登革热、寨卡病毒,以前在英国根本活不过冬天,现在居然能在下水道里产卵了。
阿尔弗雷德松已经开始筹备明年的监测计划:“得在克约斯周边多放几十个诱捕器,看看这些蚊子能不能熬过冰岛的冬天。要是真定居了,冰岛人的夏天就得多备一瓶驱蚊水。”
而最让网友感慨的,是托尔加松在评论区的回复:“以前总觉得气候变暖是新闻里的‘远事儿’,直到蚊子飞到了自己花园里——原来变化从来不是突然来的,是一点点爬到你眼前的。”
冰岛网友的讨论已经从“蚊子能不能活过冬天”,延伸到了“下一个来的会是什么”。有人担心“夏天要被蚊子追着跑”,有人觉得“可能只是偶然,不用太慌”,但更多人在转发时加了句:“当‘无蚊净土’只剩南极,我们是不是该早点醒过来?”
阿尔弗雷德松说,下周他会带着团队去克约斯埋监测仪:“不管结果怎么样,这都是冰岛气候变化的一个‘活指标’——它在提醒我们,有些东西,正在悄悄改变。”
